今天看的片名是「扣押幸福」&「酷童嘉年華」。

兩部片都是同志議題相關的紀錄片,
但是兩部片我覺得都很好看。

    

  扣押幸福  Freeheld
  辛希亞‧韋德 Cynthia WADE
  2007|美國|紀錄片 Documentary|Color, B&W|Beta|38 min
  2007 日舞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2008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

  資深女警蘿瑞在2006年因肺癌病逝。在她去世前,力抗病魔的一年裡,為了將自己的退休金轉移到同性伴侶史黛西名下所做的抗爭,使她成為新聞人物。「我們只希望一切公平」,蘿瑞以她的勇氣與執著,為爭取應有的平等權利而奮戰,得到同事全體支持,令人敬佩。

 

其實,主要的內容大概女影協會的官方大綱(請看上面黃色小字體)也說的夠清楚了,
在看的過程中其實我覺得心臟有點被捏緊的感覺,
並且深深的對郡委會那些歧視者感到不滿。

雖然最後,主角有爭取到她想留給他伴侶的退休金,
但不知道為什麼,我跟 M 後來討論的時候都有想到,
現在活著的人雖然靠著死去的人的退休金而能夠留住他們曾共同經營的家,
但之後呢?她就這樣孤獨終身嗎?
而如果她找到新的伴侶,
曾經鼓舞她們幫助她們的郡的人民,
又會有什麼想法呢?

雖然我有這樣的疑問不是說我希望史黛西要孤獨終身,
但我真的覺得,
片中這個郡的人也許因為喜歡蘿瑞支持蘿瑞,
所以希望達成蘿瑞的死前願望,
但將來,史黛西有了新的伴侶,
有沒有可能因此被視為背叛呢?
而新的伴侶,又是否能夠接受住在蘿瑞跟史黛西共同建造經營的家呢?

當然,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應該夠理智,
知道活著的人比較重要,
人也不可能永遠沉溺於悲傷,
但不知道為什麼,
當我想到將來史黛西走出失去蘿瑞的傷痛後,
我總不自覺的覺得曾經陪著她支持她跟蘿瑞的群眾力量,
會否有可能因此變成另ㄧ種壓力呢?

不過其實我想這些已經有點脫離電影所要表達的,
我有點給扯太遠了吧?^^b

而若說到其他電影觀點的話,
其實女影部落格有位網友留了很棒的感想,
是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但看電影時卻沒有明確感受到的,
因此引用部份紀錄於此。


by 江 昆陽

最後議案逆轉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這是個好結局
但我不會稱之為逆轉勝,甚至離勝利的邊邊還差得遠
因為就算郡民跟媒體幾乎一面倒地支持蘿瑞
(有可能導演只拍支持者,但以公眾場合常見雙方支持者互嗆場面來講,我粗略地認為反對者較少)
那五個委員仍可以用完全站不住腳的理由蠻橫地拒絕
直到最後接到州長電話的那一刻才召開緊急會議
雖然一說召開緊急會議就明白會通過議案(不然何必開?)
但並不是因為他們突然開竅想通了,而是州長電話內容是什麼?
既使委員在一開始就口口聲聲說一切是為了看管好基金而非政治力
那為什麼一通電話可以有十萬八千里的改變?
想必內容不外乎涉及個人升遷及各種利益交換
令人心寒的是(其實是早該認清的事),政治人物可以不顧民意我行我素
再多的輿論也比不上長官一句話(加上個人仕途)
要是紐澤西州長在這件事持反對立場或表示沉默
那結果相信大家也知道是什麼
事實上,我認為打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打算觸碰(解決)這件事
因為完全沒看到委員有任何討論或投票就在申訴人發言完直接宣布休會
感覺他們早就決定好要這麼拖延下去直到蘿瑞病逝
所以離公平正義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酷童嘉年華   Queer Spawn
  安娜‧波露妲 Anna BOLUDA
  2006|西班牙|紀錄片 Documentary|Color|Beta|30 min
  2006 墨爾本同志影展
  2007 巴塞隆納國際同志影展 觀眾票選獎

  12歲的克里斯有兩個同志爸爸,15歲的凱兒有一雙拉子媽媽,他們是「酷童」。僅僅在美國,就有超過千萬的孩子擁有同志家長。身為酷童,生活是否受影響?成長之路果真比別人艱辛?其實他們也沒有那麼特別,如果這個世界不再恐懼與保守。

本劇中有滿多有趣的地方,當然也有很多值得深思並且可以討論的地方。

身為 LGBT 的孩子,
〈L=Les 拉子、女同志/G=Gay 男同志/B=Bi 雙性戀/T=Transsexual 變性者〉
在成長過程中卻因為週遭環境對 LGBT 的不友善,
而可能被團體排擠,被原本是朋友的人排斥,
受訪的酷童之ㄧ曾說:「為什麼我要因為我的父母而受到這樣的對待?」
另ㄧ名酷童也說:「拜託,我又不能自己選擇我的父母!」

儘管如此,酷童無法避免的就是要在這樣的環境成長。
〈當然並不是每個酷童成長的過程都對他們如此不友善,但大多數是如此。〉
甚至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LGBT 的小孩也會是 LGBT。

而這真是個蠢到極點的想法。

研究顯示,異性戀家庭跟 LGBT 家庭,小孩成為 LGBT 的比例是ㄧ樣的。
光因為誤解以及表面上所看到的背景就下判斷,
其實是很糟糕的。
但無奈的是,這個世界常常充斥著且不缺乏的就是「愚蠢」。
而排斥的人不論研究報告怎麼說〈他們也不會去注意到所謂的研究顯示資料〉就是會排斥。

而酷童們,因為這樣的成長環境以及背景,
多半較為早熟,
同時也為了保護自己的父母,
他們會努力讓自己表現的優秀來表示雖然父母是 LGBT 成員但教出來的小孩卻比一般異性戀的強,
也會因為不想讓人說自己成為 LGBT 的ㄧ員是因為父母是 LGBT 而去否認自身。
但種種的因素,也讓他們的心胸更為寬闊、寬容。
就結果來看,我覺得還真是有點類似那種有錢人家多出敗家子,
而窮人家的小孩比較會把握機會、吃苦耐勞且力爭上游的那種感覺。

又,電影中有提到美國ㄧ年有ㄧ週是什麼同志週還是家長週的,
全美的 LGBT 家庭會到一個地方聚會,
父母可以討論遇到的問題,包括教養小孩或者可能碰上的法律問題,
小孩們也可以發現自己並不孤單,
也可以討論要如何應對周遭不友善的環境,
其中有個酷童說了ㄧ句我覺得很有趣幾乎全場都笑出聲的話:
「來這兒認識新朋友很好,尤其當你問著對方你的家庭結構是怎樣的更是有趣。」
─ It's fun to ask what's your family structural?

哈!我必須說,這句話真的是超超酷的啊!〈笑到一整個不行〉


嗯,觀影後與電影無關的題外話。

憑今天看電影的票根可以免費享用比利時時代啤酒,
《Stella Artois - Perfection has its price》

又,看完電影很倒楣的居然機車發動不能,
結果簽去機車行,
說是電池的那個線脫落,
也沒更換線啊,就簡單處理一下在把線接上,
就花了 $200 元...
媽的,坑,真他X的有夠坑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yr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